当前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教研管理 正文

东北石油大学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作者:教务处时间:2017-06-15点击数:

 

(2016年12月修订)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为实施好卓越计划,推动专业认证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高教强省和我校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   .主要目标
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准确把握石油石化行业服务面向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导向,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   .基本思路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为契机,以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重点,在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影响基础上,主要依托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途径、实施领域和组织管理体系
4   .实施途径
(1)全面修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必须以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优势为根本,利用行业优势和产业结构特色,针对产业、行业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对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方法、教育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变革,设计适合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和教师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调整专业方向、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拟定实习计划等制度。
(2)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按知识能力大纲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从应用型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出发,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构建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主和课外活动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方式的相互融合和贯通。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模块化设置专业方向,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的连续性,整体优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体系。
(3)建立校企联合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做好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的使用在现场、人才成才也在现场、人才成就的事业更在现场。通过产学研合作,缩短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成长期”,提高成才率。充分发挥学校与石油石化企业的地缘优势以及石油石化学科专业优势,校地企互动,着力加强与石油石化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将石油石化企业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大后方、大课堂、大实习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向纵深发展。
(4)建立“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培养人才。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际,熟悉岗位技能。同时,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带实习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指导生产实习;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本科生培养双导师制。
5   .实施领域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思想下,根据学校实际,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将整个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导向,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优化结构、提高内涵”的学科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为重点,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实施培养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第二步,在试点专业总结的基础上,将培养计划扩展到自动化等石油石化类优势特色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等非油类特色优势专业,携手三大石油公司,做好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作。
第三步,在全校工科专业中推广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学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6   .组织管理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应组织机构主要由“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和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组”等组成。
  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主要由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学生院等职能部门领导以及试点学院领导等组成,主要负责对计划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指导和决策。
  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教学、科研及工程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以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协调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卓越计划,负责对内(本校学生院、研究生院、学工处等)、对外(教育部、实习和联合培养企业等)协调与联络工作。
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以二级学院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为副主任,成员由相关系主任和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主要负责试点学院卓越计划相关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工作。
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组”以学院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副主任,学院专业负责人、学院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组成,负责审核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工作。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保障体系
7   .政策保障
学校在建立健全培养标准、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管理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文件和管理制度,从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条件、经费等多方面明确优先支持政策。
8   .机构保障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启动中,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卓越计划;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具体负责卓越计划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试点学院成立相应机构。在项目实施中,学校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卓越计划建设规划,不断健全完善各种相关配套文件,开展阶段性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9   .经费保障
设立卓越计划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调研、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管理、实践教学、教师专业培训、兼职教师聘任及学术交流、学生工程实训、相关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逐年加大相应的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多渠道筹措经费,广泛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10   .师资保障
学校出台相关政策,着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制定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在试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出国研修、企业培训、职称评审等)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获得各类国家注册师资格;设立专项经费,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的高工为教师,并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11   .基地保障
充分发挥与石油石化大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在不断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开展高质量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既考虑仿真工程实际,以满足实践训练教学的特殊需要,又能反映当前专业主要典型工作领域和新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在与工程实际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养成良好的工程素质,学会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优势,积极拓展与开创实践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基地与特色性校内基地互补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良性机制。
12   .宣传保障
通过校园网、有线电视、广播、校报、教学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动态和成果,加大宣传,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定期召开教学院长(主任)工作例会和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健全教学工作各类奖励措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参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氛围。
本办法自修订之日起实行,原相关文件同时废止。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