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学校决定开展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
申报课程应为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并设置学分的课程,在申报建设前已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类课程等。
重点支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通识教育必修课程、“101”计划课程、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配套课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一流本科课程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已有知识图谱建设基础的课程可结合智慧课程一体化设计准则做升级。
二、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在编专任教师,政治素质过硬,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讲授申报课程2个完整教学周期以上,有足够时间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能持续更新。每位教师仅可作为一门课程的负责人申报,可作为不超过两门课程的课程团队成员参与申报。
2.课程团队成员热爱教学、结构合理、人员稳定,课程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包括负责人)。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和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智慧课程中的MOOC/SPOC、教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业、测试等数字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
三、建设内容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景、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与学情分析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辅助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优化教学备课方式,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并与数字化教材等改革工作联动推进,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2.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服务研讨式、问题驱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实施。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和学习效果评估标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自动评估学生的作业、考试和其他学习成果成效。
3.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支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智能助教等,为学生提供实时的交互式学习和练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评价和学情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进行实时的学习体验调查,提供及时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5.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推进人工智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将“智能”技术融入课程思政设计及实施的各环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展智能备课、辅助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弘扬科学家精神、注重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构建具有正确价值导向、伦理准则和社会公德的课程思政元素图谱。
四、申报流程
1.课程负责人填写《东北石油大学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连同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学大纲一并提交至所在学院。
2.各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并择优推荐,于12月20日前将附件1、附件2连同课程教学大纲签字盖章PDF版和可编辑word、excel版发送至邮箱nepujckcjs231@163.com。
3.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行文公布。
五、工作要求
1.课程负责人要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项目验收时,每门课程至少提供1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的典型案例。
2.各学院应结合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和课程体系等,做好本单位智慧课程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对立项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3.学校负责组织召开智慧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智慧课程建设能力。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及实际需求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对立项建设的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在国家级、省级智慧课程遴选时,从校级立项的智慧课程中择优推荐。
联系人:孙志刚 联系电话:0459-6503604。
东北石油大学教务处
2024年12月11日
附件1:东北石油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
附件2:东北石油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推荐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