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教研管理 正文

关于开展2018年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教务处时间:2018-07-16点击数:

各院部、相关单位: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单元,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为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黑龙江省教育厅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度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东北石油大学关于加强本科公共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东北石油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18年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课程立项类别

(一)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公共课程在学生专业发展及素质养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类、外语类、创新创业类、公共艺术类、数学类、物理类、力学类、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类、化学类、工程图学类、思政类、体育与健康类、军事与国防教育类等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的主要要求:

(1)公共课程建设要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与专业课程之间关系,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2)公共课程建设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融合”,实行分层次分类等课程综合教学模式改革。

(3)公共课程建设要紧密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系统性地确定课程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要求,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二)新工科课程

新工科课程是基于新经济特征的背景下,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引领未来发展”为理念,将产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要求引入课程教学,推动课程内容的重组和优化,将行业的新动态、专业的新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软硬件建设,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方式,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需要。

新工科课程的主要要求:

(1)提高课程的内涵整合度。切实改变专业课程设置上内涵过窄的现象,推进课程的重组和优化;探索课程过程中的开放式、自主性实践,切实提高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和分析综合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注重课程的学科交叉融度。加强课程的融合、交叉及新兴方向,以延伸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经济、管理、人文、法律、环境等学科内涵。

(3)探索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创新资源呈现方式,优化实验项目教学设计,以虚实结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补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实验教学新方法。

(4)提升课程的行业对接度。打造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校企共建课程、科研合作、联合培养等形式,提升课程与当代产业及未来社会经济需求的对接度。

(三)全英文授课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非语言类专业,为培养出既具有本学科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交叉学科语言优势的人才所开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授课模式,有别于纯外教教学和专业外语课程,尤其是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要积极开展此类课程建设。

全英文授课课程的主要要求:

(1)教师要求。主讲教师应具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活跃的科研思维,能够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融入教学中。

(2)教学模式。课程可通过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并采用国际专业交流语言直接教学。为实现最佳的课堂气氛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可采用小班授课和小组学习,课堂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0人左右,小组学习以2-3人最佳。课程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32学时以内。

(3)教学方法的设计。构建英语与专业课知识体系同步获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验课实践项目与专业英语术语、英语表达结合起来,制定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大纲。可采用研讨式、互动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英文听、说能力。

(4)完善课程相应资源。编写、完善相应的英文理论和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习题集、测试题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是在充分运用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在线交互学习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要求:

(1)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网络学习习惯,遵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注重过程评价,依托课程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并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2)课程资源。完成教学视频拍摄以及各类教学资源的编制与建设;加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内容应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基本资源(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系统完整,应合理设置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等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预期目标。

(3)课程团队。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4)课程上线。课程应上传到学校认定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保证其完整性。开课期间,应做好课程论坛、讨论区和答疑区维护工作,及时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上线后须指定专人对课程进行维护更新。

(五)新生研讨课程

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渠道。新生研讨课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原则上应在第一学期开设,课堂容量原则上不超过2个班。新生研讨课要求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为学生释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的直接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新生研讨课程的主要要求:

(1)课程定位。新生研讨课是以本科专业设置为载体而设计的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新生入学教育,也不同于一门学术性课程,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是一种混合型的研讨课,但更偏向于解决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学术性、学习性适应等问题,有别于辅导员工作体系。

(2)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以学术修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授为主,并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3)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定位和专业特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院及专业简介、大学生活适应指导(大学精神和大学自主学习认知等)、研究型学习适应指导(自主学习等各种能力培养)、学科专业知识入门等几个方面。

(4)组织形式。教师可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座谈互动、参观考察等多种教学形式,积极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研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原则上总学时控制在16学时左右。

(六)研讨式课程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研讨式课程的主要要求:

(1)课程定位。研讨式课程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或几堂课,而是贯穿一门课程的始终,强调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合理,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注重以科研促教学,并以科研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其中科研成果和前沿性知识点教学内容不少于4学时。

(3)选题要求。教师要收集足够的资料,变原来组织教学为讨论讲解,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探讨的价值,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看法。

(4)教学方式。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参与多方面研讨,使研讨式教学有广度又有深度。

(5)课堂规模。原则上以专业课程为主,课堂人数原则上控制在60人左右。

(6)其他要求。考虑到课程类别等差异,研讨式课程建设主要包括2个方向:一是从课程整体设计上进行系统建设,建议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二是在大部分教学内容上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授课,所有年级均适合开设。

(六)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从实验角度认识自然规律和解决本学科领域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课程的主要要求:

(1)实验学时。申报的实验课程总学时应不低于16学时,且有完整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是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也可以是依附于多门理论课程将分散的实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整合的实验课程。

(2)实验教师团队。教师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配备水平高、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实验;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指导能力。

(3)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瞄准专业发展前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将社会生产实际案例和现代科技成果融入实验课程,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现有内容体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整合相关实验实习课程,推动实验课程独立设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4)实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力推进研究性、探究式的教与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推进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5)实验教材。鼓励教师自主编著或修订实践教学教材,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写入教材;鼓励教师编写适用性和实践性强的实验指导书;鼓励实验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

(6)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改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条件,营造安全、开放、学术氛围浓郁的实验教学环境,创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网络学习平台。

二、申报条件

(一)本次立项面向全校所有本科课程。各教学单位应根据课程开课安排、课程建设应用基础、课程团队等情况,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积极组织申报。

(二)鼓励将现有“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课程资源改造升级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

(三)课程有相对完备的教学梯队和明确的课程主持人,课程团队结构合理(可以跨院组建课程团队,不少于3人)进行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

(四)本次立项每位教师最多主持2门课程建设。如作为负责人已有立项在建的校级项目,原则上需课程资源全部完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需已上线),才可申报新课程。每门课程只允许以一种建设形式进行申报立项。2015年已立项建设的课程不得重复申报。

(五)项目获得立项后,需加快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研究,课程建设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三、申报名额                     

(一)公共课程

1、数学类:3项,具体由数学与统计学院组织建设;

2、工程图学类:3项,具体由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建设;

3、思政类:3项,具体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建设;

4、信息技术类:3项,具体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牵头组织建设;

5、力学类:3项,具体由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建设;

6、公共艺术类:3项,具体由艺术学院牵头组织建设;

7、体育类:1项,具体由体育教研部牵头组织建设,鼓励建设俱乐部式体育课程。

(二)新工科课程:每个有工科本科专业的教学院部建设1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全英文授课

除体育教研部、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外,其他每个学院建设1门专业课程。

(四)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名称自拟)

1、大庆精神:具体由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牵头建设;

2、创新创业:具体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建设;

3、国学与人生:具体由人文科学学院(李德民)组织建设;

4、传热学:具体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晓燕)组织建设;

5、过程装备制造与安装:具体由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伟)组织建设;

6、线性代数:具体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郭立丰)组织建设。

本次在线开放课程除上述6项外,鼓励二级教学院部遴选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进行培育建设。学校对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建设完成后可以向学校申请课程结题验收,达到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并运行良好,学校给予追加一定的课程建设经费,并认定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五)新生研讨课:每个有本科专业的学院建设1门新生研讨课,2015年已立项建设的此类课程不再重复支持建设(停招专业不支持建设)。

(六)研讨式课程

除体育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其他每个学院集中优势资源建设1门研讨式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优先)。

(七)实验课程

除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研部外,其他每个学院建设1门实验课程。

(八)名额分配表

具体名额分配表见附件8。

四、立项程序

(一)各单位要做好课程建设的整体部署,动员、指导教师申报,鼓励二级学院建设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培育项目。各教学单位要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论证、筛选和排序,结果在本单位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统一上报材料(不受理个人申报)。

(二)立项申报需提交以下材料:《2018年重点建设课程申报立项汇总表》(附件1)一份,申报“公共课程、新工科课程、全英文授课课程”填写《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书》(附件2),“在线开放课程”填写《东北石油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申报书》(附件3),“研讨式课程或新生研讨课”填写《东北石油大学研讨式课程立项申报书》(附件4),“实验课程”填写《东北石油大学实验课程立项申报书》(附件5),课程负责人需要提交纸质材料一式两份,以上材料连同其电子材料统一报送(电子材料请打包,文件夹名为单位名,文件名为申报教师姓名+申报项目标题,发送至 jyk002@163.com)教务处进行审核和备案。各单位立项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8年9月7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

电子材料请到教务处主页“通知公告-教研管理”栏目下载

材料送交地点:教研科(机关楼232)

联系电话:6504285,邮箱:jyk002@163.com联 系 人:李安莲

 

附件:  关于开展2018年重点建设课程申报立项的通知.rar

东北石油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一日

 

上一篇:关于专业认证申请受理专业汇报的通知
下一篇: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