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单位名称 |
名称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1 |
地球科学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及实践 |
朱焕来 |
2 |
地球科学学院 |
为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沉积岩石学”课程微课资源建设 |
任影 |
3 |
地球科学学院 |
基于仿真实验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刘淑芬 |
4 |
地球科学学院 |
建设“五个一”工程,打造“高精尖”课程 |
王雅春 |
5 |
地球科学学院 |
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实践 |
李婷婷 |
6 |
地球科学学院 |
聚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内容创新 |
王成龙 |
7 |
地球科学学院 |
立德树人背景下晶体光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杨丽艳 |
8 |
石油工程学院 |
《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以生为本的“两性一度”教学模式改革 |
马文国 |
9 |
石油工程学院 |
省级一流课程《工程流体力学》的持续建设研究与实践 |
刘丽丽 |
10 |
石油工程学院 |
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的《油田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
逯春晶 |
11 |
石油工程学院 |
“学、赛、研”专业竞赛长效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为例 |
李吉 |
12 |
石油工程学院 |
基于富媒体的石油工程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胡绍彬 |
13 |
石油工程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3C模式”的《岩石力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
王昶皓 |
14 |
石油工程学院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海洋工程环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单丹丹 |
15 |
石油工程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数值实验的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
张军 |
16 |
化学化工学院 |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课程“五延展+五结合+Brumm"教学创新探索
|
关淑霞 |
17 |
化学化工学院 |
一流专业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李翠勤 |
18 |
化学化工学院 |
“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李海燕 |
19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聂春红 |
20 |
化学化工学院 |
面向“碳中和”背景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纪德强 |
21 |
化学化工学院 |
“课程思政”背景下化工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雪芹 |
22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材料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谭秀娟 |
23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探究——以能动类专业为例 |
马川 |
24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OBE理念的“STEAM+CDIO+3D”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于跃强 |
25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立德树人背景下工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森 |
26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石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
王玥 |
27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式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
石磊 |
28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课程思政背景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装备专业为例 |
杨明 |
29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程力学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巧珍 |
30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基于OBE的土木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滕振超 |
31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双碳背景下能源院校土建类一流专业协同建设研究与实践 |
李栋 |
32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
李芳 |
33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新工科理念下地方高校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徐晓丽 |
34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立德树人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王秀芳 |
35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双碳引领,思政润物”-电气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
闫丽梅 |
36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双一流”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张会珍 |
37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工程教育背景下“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一二三四”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吴攀超 |
38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高金兰 |
39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后疫情时代”一流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的实施路径研究 |
郭玲玲 |
40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新工科视域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五问五融”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
刘志刚 |
41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研-教-学-练-测-评”六位一体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杨永 |
42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课程思政在双一流专业建设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
高雅田 |
43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AI+教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王兵 |
44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协同育人视角下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的课程思政系统设计和实践 |
韩玉祥 |
45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立德树人背景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内涵式发展研究 |
杨冬黎 |
46 |
经济管理学院 |
后疫情时代,融合“大数据+云计算+高速移动”的智慧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艳秋 |
47 |
经济管理学院 |
“意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创业课程教学模式推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薛红燕 |
48 |
经济管理学院 |
数字经济时代下管理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闯 |
49 |
经济管理学院 |
管理学原理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尹志红 |
50 |
经济管理学院 |
知·新·思·本:大思政视域下新文科多样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徐畅 |
51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基于实践认知规律的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韩建 |
52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吕秀丽 |
53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物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升 |
54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面向新工科的测控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改革与实践 |
刘霞 |
55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针对学生竞赛创新技术能力提升的在线培训方法研究 |
付天舒 |
56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
王玉学 |
57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以数学类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
郭立丰 |
58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研究 |
王银凤 |
59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加拿大PICT国际合作教学的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历冬风 |
60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全域教育”理念的高校俄语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 |
武柏珍 |
61 |
外国语学院 |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下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实践研究 |
仇慧 |
62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CBI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
李超 |
63 |
外国语学院 |
新文科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语言学概论》为例 |
王化雪 |
64 |
外国语学院 |
“双进”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探索与实践路径研究 |
张雷 |
65 |
人文科学学院 |
“双创”教育深度融入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
郝超 |
66 |
人文科学学院 |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复合应用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
王宇玲 |
67 |
人文科学学院 |
《“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韩磊娟 |
68 |
体育部 |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董捷 |
69 |
体育部 |
中华民族体育传承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
殷晓丽 |
70 |
体育部 |
“轮--滑”互转冰雪运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张伟 |
71 |
艺术学院 |
中华美学精神融入地方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滕丹 |
72 |
艺术学院 |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王靖一 |
73 |
艺术学院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古典吉他重奏与室内乐合奏教学改革研究 |
杨育林 |
74 |
艺术学院 |
艺术专业“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构建研究 |
周恩泽 |
75 |
艺术学院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
杨帆 |
76 |
艺术学院 |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
林琳 |
77 |
秦皇岛校区 |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多维度协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 |
王瑞华 |
78 |
秦皇岛校区 |
后疫情时代大学在线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视角 |
包锋 |
7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
解西伟 |
8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
董王南 |
8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田淑慧 |
8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以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教育为切入点,增强高校学生政党制度认同感研究 |
刘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