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东北石油大学本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东北石油大学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东油校发﹝2015﹞25号,2016年12月修订)《东北石油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东油校发〔2018〕40号)等文件,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落实,打造一流本科课程,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党代会、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引领未来发展”,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引领,以教学团队发展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类建设。依据学校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遵循OBE理念,结合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要求,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体系,实现各本科教学单位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二)坚持扶强扶特。优先支持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优势特色课程建成金课。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让优的更优、强的更强。重视特色课程建设,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多样化。
(三)提升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四)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五)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三、建设目标
建设一批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三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提高本科课程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优势特色课程建成金课。每个专业建成2-3门金课。到2022年,建成150门校级一流课程、20-25门省级一流课程、8-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四、课程类型
(一)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以打造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目标,优先支持原有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包括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建设,鼓励具有一定建设基础的优势特色课程申报建设。
(二)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开展以大庆精神教育为主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重点支持油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开采、石油化学化工、油气田生产过程控制、大庆精神等项目。
五、建设内容
实施创新型“教学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五位一体的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一)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强烈的教学改革意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以成果为导向,围绕课程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和多元评价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按照OBE理念加强课程建设,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大纲在实施和创新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慧教学环境,深化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三)教学内容符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引领未来发展”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深度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或参考书,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四)教学实施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因材施教,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课制宜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和目标达成,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五)教学评价以激发学习动力、专业志趣和达成课程目标为着力点,实施全过程评价。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拓展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研究论文式、报告答辩式、阶段测验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大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考核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度。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六、认定与管理
(一)课程建设以学院管理为主,学校指导为辅。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规划、论证和推荐工作。明确每门课程的建设计划和具体阶段任务,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教学名师、课堂教学能手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动员、指导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
(二)一流课程认定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须为我校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至少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课程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未来5年能稳定开设。
2.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在编专任教师,政治素质过硬,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原则上每次只能申报1门一流课程,参与建设课程不得超过2门。
3.课程团队成员3-5人。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无异议后,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按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根据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评审结果以及课程类型向省教育厅推荐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
(四)学校对认定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认定为一流本科课程者须继续建设5年。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五)已认定为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的,直接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七、经费保障与政策支持
(一)学校给予校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费支持,统一划拨到学院专款专用。各学院负责管理本单位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并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二)认定为一流本科课程的,在5年继续建设期内,学校给予课程负责人额外的教学工作量奖励。
八、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东油校发[2020]10号东北石油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