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教研管理 正文

东北石油大学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时间:2020-07-18点击数:

为贯彻执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党代会提出的争创一流本科教育要求,加快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步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流培养模式,逐步构建“一体两翼强基础、创新创业提能力、大庆精神育品格”的本科教育体系,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德智体美劳融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流培养模式。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施卓越班、本研班、国际班和大类培养等计划,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建设内容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国标”专业类要求、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学校服务面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及规格,突出各类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与特色,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平台,深化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改革,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卓越班计划。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根据《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学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教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多主体协同育人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重点支持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

2、实施实验班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认真学习总结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学科的成功经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规定,加大校内政策、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学院和学科界限,在师资力量、重点实验室、育人基地等方面积极争取优势资源,在育人机制、措施、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学科交叉,促进科教融合,全面小班教学和导师制。

3、实施国际班计划。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设立中美、中德、中俄、中西等国际班,完善国际班管理规定,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或双语授课,加强资源共享、互派访学、学分互认等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4、实施本研班计划。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完善相应实施方案,原则上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优势学科专业推行本硕连读计划、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坚持OBE理念,构建本硕博衔接、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单独组班建制,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导师制。

5、实施大类培养计划。及时分析和总结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和地质类专业大类培养的经验和不足,完善相应管理制度,推行更多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实行大类培养,鼓励条件成熟的学院探索跨学科大类培养。

6、实施辅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计划。完善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等文件,逐步推行辅修专业制度,探索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鼓励二级学院开设辅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专业,培育外语类、信息技术类、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辅修专业。在矿业类、地质类、化工类和机械类等学科专业,探索实施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向多学科、多专业融合转变。

7、探索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二级学院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育“石油+外语”“能源+经济”“能源+互联网”“能源+智能”等新工科专业方向。鼓励二级学院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条件成熟时,探索产业化学院建设,使人才培养进入多区域、多层次、多交叉的规模化培养。

三、组织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建设成效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各二级学院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结合产业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工作,明确项目负责人,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审批同意后正式实施。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等联合申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树立“院办学”理念,以二级学院为培养主体,鼓励自主化、多元化探索,二级学院负责相应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2、制度保障。级学院负责制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学校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有效推进。

3、经费投入。经费由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投入,以学校投入为主,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基本建设。同时,二级学院要通过多种方式筹措社会资金,保证人才培养实效。

东北石油大学

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